福建日報微信9月4日訊 (記者 周琳) 日前,我省出臺《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為示范區建設列出詳細“創新發展”清單,推進全面創新改革激發活力,打造創新發展新引擎。
戰略定位
建設福建特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根據《實施方案》要求,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以福州、廈門、泉州3個國家高新區為核心,建設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政策先行區、海上絲綢之路技術轉移核心區、海峽兩岸協同創新示范區、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政策先行區全面開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創新政策供給,探索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有效利用新模式,為全國深化科技重點領域改革提供示范。
●海上絲綢之路技術轉移核心區強化多邊技術轉移和輻射,拓展開放與創新政策倍增效應,在更高層次上構建開放創新機制,為區域探索開放式技術轉移做出示范。
●海峽兩岸協同創新示范區創新兩岸科技合作機制,承接臺灣高端產業技術轉移,培育建成寬領域、高層次、多形式的對臺合作交流示范區,為推進兩岸產業融合和協同創新做出示范。
●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強化產學研用一體運作,大力發展引領型產業關鍵技術和戰略產品,努力打造“中國制造2025”的地方樣板,為全國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的地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出示范。
規劃布局
一區三園各具特色
發展目標
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到2020年,示范區創新要素高效集聚,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更加完善,區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型經濟蓬勃發展,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
——福州片區實現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700億元,年均增長21%,經濟規模達到全國國家高新區中上水平;
——廈門片區實現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4200億元,年均增長15%,力爭邁入全國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
——泉州片區實現高新區工業總產值突破2400億元,年均增長15%,經濟規模顯著提升。
●到2025年,力爭實現福廈泉三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件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
重點任務
七大任務繪就創新藍圖
《實施方案》明確了示范區建設七大重點任務:
任務一:突出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共建產學研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在全球布局創新網絡,獲取先進技術成果和專利。采取“研發眾包”模式解決發展難題。70%以上小巨人領軍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進示范區。策劃、生成、落地、建設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和創新平臺。推動福廈泉三市打造“福建芯谷”。
任務二:加強源頭創新,賦予高校、科研機構在示范區開展科研創新活動更大的自主權。
對科研人員到示范區開展科研活動和提供技術服務,在項目申報、評審立項、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傾斜。推動省內外優勢學科力量到示范區設立分校分院。共建2011協同創新中心、研發機構。建立技術研發服務機構,對接項目成果、提供專業服務,所獲收益自主支配。
任務三:加速成果轉化,進一步釋放創新創業潛能
建立海峽科技大市場。打造線上線下融合、信息資源共享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網絡。推動“孵化+創投”、“創業導師+持股孵化”、“創業培訓+天使投資”等孵化服務模式創新。2020年福廈泉三市省級眾創空間達到120家。
任務四:加快轉型升級,持續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推進和推廣“數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創新應用。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基金,重點支持福州物聯網、VR、大數據、顯示器,廈門集成電路、LED、生物與新醫藥,泉州新一代信息技術、太陽能光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
任務五:優化政策供給,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
推動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點政策在我省推廣運用。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技評價機制。設立示范區專項資金。完善省市區三級聯動的科技金融公共服務體系。支持建立“眾創空間互聯網股權眾籌平臺”。
任務六:深化開放融合,推動協同創新共同發展
加快實施閩臺產業對接升級計劃。引導鼓勵示范區企業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共建聯合實驗室。建立健全與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中原地區主要城市及我省周邊城市間的創新發展合作機制。
任務七:完善保障機制,形成創新發展強大合力
創新聯動方式,推進福廈泉三市協同創新發展。加強技術交易團隊培養和技術轉移機構培育,促進福廈泉技術市場交易一體化。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環境。